海報新聞
海報新聞記者 沈童 報道
2023年以來,中特估與AI+兩大板塊成為市場上漲的兩大風火輪,完成了市場從沉寂到活躍的冷啟動。而近期,隨著中特估個股的大幅回調和明顯分化,市場對于中特估的尋求方向也發生轉變,其中,港股市場上的央國企就是資金關注的一個重要方向,隨之而來的,部分港股央國企個股出現追漲苗頭。那么,對于這一現象,港股央企國企個股的估值重塑的究竟是什么邏輯呢?
中特估影響傳導至港股市場
事實上,從市場整體走勢來看,近兩年來,高股息策略明顯跑贏A股及港股市場。即便港股市場在2022年整體表現較差,但高股息策略的回撤情況依然好于恒生指數,并且遠遠強于恒生科技指數。在隨后港股市場的反彈期間,高股息策略也并未落后于人。記者根據wind數據整理發現,過去兩年,恒生中國高股息率指數跑贏恒指約10個百分點,大幅跑贏恒生科技近30個百分點。
(今年以來港股漲幅靠前個股央國企比重較大)
上海亮威資產基金經理王善飛在接受海報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:“對于A股市場而言,高股息在近兩年廣受歡迎的核心原因在于‘中特估’與‘國企央企改革’交叉的政策背景。于港股市場而言,則是由于歷來重視企業的分紅和現金流情況,港股的估值水平往往比A股更低。再加上聯系匯率制度帶來的匯率對沖效果,港股高股息投資策略具備更好的防御價值?!?/p>
港股央國企的估值重塑究竟是何邏輯?
所謂“中特估”就是中國特色估值體系,最早是在2022年11月,證監會主席易會滿提出“探索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估值體系”,表示“需要對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的基本內涵、實現路徑、重點任務深入系統思考。要把握好不同類型上市公司的估值邏輯,探索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估值體系,促進市場資源配置功能更好發揮?!毖肫罂己私洜I指標體系調整。
政策層面,2023年1月5日,國資委召開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。會議明確,2023年中央企業“一利五率”,即利潤總額、資產負債率、凈資產收益率、研發經費投入強度、全員勞動生產率和營業現金比成為央企考核經營指標體系。凈資產收益率(ROE)和營收現金比首次成為央企考核指標。
2023年2月28日,國資委召開中央企業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工作專題會。會議指出,近年來中央企業緊抓資本市場改革契機,在推動優質資產上市方面工作成效顯著。下一步,要針對工作中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,科學謀劃、周密組織,統籌推進中央企業高質量上市,通過充分對接資本市場、助力穩定資本市場,為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、為建設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貢獻更大力量。3月3日,國資委召開會議,對國有企業對標開展世界一流企業價值創造行動進行動員部署。
而從以上政策舉動我們不難發現,中特估其實是一種從上而下的頂層設計,其自身就具有很強的邏輯性。
國信證券山東分公司類興亮從四個維度分析了中特估的內在邏輯。
首先從宏觀角度來看,在經濟復蘇分化的格局下,擁有穩定現金流和高分紅的央國企,為股和債的投資者帶來更高的確定性。而且,當前整個經濟體系呈現寬貨幣、緊信用的格局,央企是為數不多的有能力、有條件,同時也具有動力去加杠桿、促進信用擴張的實體,而加杠桿的同時,也會增厚ROE。
從微觀角度分析,在這波上漲之前,央企估值普遍較低,尤其是港股央企股;而從資產配置的角度來看,我國當前社會利率的預期下降,類債股票資產相對收益優勢上升與具備重估的可能。當前紅利指數股息率接近7%,已明顯高于AA信用債收益率,更是大幅好于貨幣收益;從市場博弈的角度分析,類興亮認為,前期類似光伏、鋰電等機構扎堆的賽道股交易太擁擠了,要形成新的熱點,帶動增量資金入場。
此外,王善飛認為,一些估值水平相對較低央國企,相對于其他行業和企業而言也具有一定的優勢,因此也易受到存量資金的關注。
而根據以上幾點邏輯,市場在方向選擇上則傾向于純央企,且世界500強排名靠前的品種。而央企與AI+均能沾邊的品種則為更佳。當然,一些具有基礎設施性質的央企,在經濟復蘇乏力的背景下,基建類品種也能起到逆周期調節的作用。當然,這其中還存在一個風險點,就是公募等機構持倉集中度高的品種。
未來港股國企估值重構行情將會如何演繹?
展望未來,王善飛認為,港股國企估值重構行情在短期內,可能會由于市場風險偏好下降和流動性收緊等因素影響,可能會面臨一定的壓力。但是,一些央國企仍然具備較好的行業前景和政策支持,可能會受到資金的青睞。此外,央國企的股息率較高,可能會吸引一些長期投資者。因此,在短期內,港股國企估值重構行情可能會出現震蕩波動的情況,但是整體上仍然具備較好的投資機會。
從長期來看,由于穩定的業績和分紅能力,以及受益于國家政策的優勢,部分央國企可能會吸引更多的資金和關注。同時,王善飛還提到,如果企業能夠成功實現業務轉型和升級,提高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,那么其估值水平可能會得到提升。因此,從長期來看,港股國企估值重構行情可能會呈現穩健增長的趨勢。
此外,值得注意的是,港股作為離岸美元交易中心,在美聯儲停止加息后,失血效應勢必會有所減弱,無疑更有利于央企的估值修復。但類興亮提醒道:“港股受到中國經濟與美國金融市場的雙重影響,在歷次美聯儲的強勢加息過程中,都發生了金融危機,而港股作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,受到這方面的影響也比較大?!?/p>
?。L險提示:投資有風險,資訊僅供參考。上述所列示上市公司僅陳述其與該事件相關,不作為具體推薦,投資者應自主做出投資決策并自行承擔投資風險。)
責編:于琳琳
審核:辛然
責編:辛然